計畫簡介
國立成功大學自創校以來,秉持創校校長若槻道隆「冷靜致學、寬厚感恩、實踐勞動」的創校精神,將「同理心」與「生命教育」作為核心價值,積極投入各式量能,致力於成為南部關懷人權的高教典範。
自 2019 年與國家人權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來,成大積極推動「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」,期望建構南部人權基地。2024年8月起,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承接教育部「大專校院轉型正義與人權教育:南臺灣行動與實踐」計畫,從「人才培育」、「研究開發」、「社會協作」三大策略出發,深化人權與轉型正義議題的教育推廣,為人權弱勢群體發聲。
113 年度, 「大專校院轉型正義與人權教育:南臺灣行動與實踐」計畫執行成果亮眼,人社中心連結校內外單位,如全校 11 個系所、多個行政單位及研究單位,以及國內外 15 個學術機構與團體,合作策劃了兩大主題系列活動:「噤聲·餘聲·回聲」 ,聚焦於白色恐怖歷史,透過講座、劇場、走讀等形式,揭露重大人權案件的歷史記憶與教育意義; 「無力者/Muryokushya」主題活動則與「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」進行鏈結,探討新興人權議題,如遷徙、兒童與文化權,舉辦國際論壇、影展、展示、工作坊等活動,以藝術與學術交會的方式擴展對話場域。兩系列共吸引逾4,000人次參與,參與者涵蓋校內外學子、各級學校教師、社區民眾與教育工作者,展現廣泛社會參與與教育影響力。
114 年度上半年,成大人社中心以「島與不語」為題,與國立中興大學、校內文學院踏溯台南辦公室共同策劃、舉辦了 1 場臺綜大校際巡迴講座及 2場校內專題講座,以「在地的轉型正義及人權議題」為題,邀請學者專家進行分享,訴說過往不被訴說的故事,使島嶼記憶重新被喚起。而在「人才培育」方面,114 上半年度亦完成跨校人權密集課程規劃 1 門,課程將在 113 學年度下學期開設,並鼓勵臺綜大學生共同選修;在「資源鏈結」方面,除了持續整合與盤點資源校內外人權資源、進行人權教育資源建構與調查研究外,計畫團隊亦持續優化數位平臺,並已完成 30 筆資料條目的建置,為往後人權資料庫之建立進行鋪墊。
展望未來,成大人社中心將以既有成果為基礎,拓展至南臺灣各級學校與校內外各式社群,串聯臺綜大系統、其他高教機構、公私部門與在地團體,期盼成為南臺灣轉型正義與人權教育的領銜者,讓關懷成為行動,落實轉型正義與人權教育的紮根與推廣。
